红壤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不同下垫面非点源磷输出特征 | |
房志达![]() ![]() | |
2021-05-19 | |
Source Publication | 环境工程学报
![]() |
Volume | 15Issue:05Pages:1724-1734 |
Abstract | 深入了解不同下垫面非点源污染物的输出特征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前提之一。以红壤丘陵地区的典型小流域为例,实地对比观测了降雨条件下林地、农业种植用地(园地和耕地)和建设用地(村镇道路和屋顶)的主要下垫面非点源磷污染物输出过程后发现,典型降雨事件中5种主要下垫面总磷(TP)的场降雨平均浓度为:耕地(0.75 mg·L~(-1))>园地(0.59 mg·L~(-1))>村镇道路(0.38 mg·L~(-1))>林地(0.25 mg·L~(-1))>屋顶(0.08 mg·L~(-1));而TP输出强度依次为:村镇道路(0.07 kg·hm~(-2))>耕地(0.06 kg·hm~(-2))>园地(0.04 kg·hm~(-2))>屋顶(0.021 kg·hm~(-2))>林地(0.019 kg·hm~(-2))。下垫面类型影响着非点源磷的输出形态,建设用地溶解态磷占比最高(51%~71%),林地溶解态磷次之(44%),而种植用地溶解态磷占比最低(25%)。整个小流域土地利用面积占比和磷污染负荷贡献比分别为:林地(87%;55%)>种植用地(9%; 42%)>建设用地(1%; 3%)。以上结果再结合当地降雨特征及水土流失现状,可为我国红壤丘陵地区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
Department |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Keyword | 非点源污染 小流域 下垫面 磷输出 径流冲刷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s://ir.rcees.ac.cn/handle/311016/46335 |
Collection |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Affiliation |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4.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房志达,王淑萍,苏静君,等. 红壤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不同下垫面非点源磷输出特征[J]. 环境工程学报,2021,15(05):1724-1734. |
APA | 房志达,王淑萍,苏静君,胡炼,赵洪涛,&李叙勇.(2021).红壤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不同下垫面非点源磷输出特征.环境工程学报,15(05),1724-1734. |
MLA | 房志达,et al."红壤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不同下垫面非点源磷输出特征".环境工程学报 15.05(2021):1724-1734. |
Files in This Item: | Download All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
红壤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不同下垫面非点源磷输(2208KB) | 期刊论文 | 出版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View Download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