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变化及其生态水文效应 | |
王艳芬; 陈怡平; 王厚杰; 吕一河; 郝彦宾; 崔骁勇; 王玉哲; 胡容海; 薛凯; 傅伯杰![]() | |
2021-08-25 | |
Source Publication | 中国科学基金
![]() |
Volume | 35Issue:04Pages:520-528 |
Abstract | 黄河流域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经济廊道,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近几十年来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受到威胁。然而,目前仍缺乏对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在流域尺度上的整体性研究,对其完整性、连通性和脆弱性的系统研究不足,难以有针对性地提升变化环境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屏障效应。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我们认为应从流域整体性出发,通过构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类型及空间格局数据集,分析黄河流域生态水平衡分量的格局变化规律,解析并量化表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变化之间的关联;基于多源数据集以及生态水文模型,解析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时空格局变化和生态水文过程,并以此建立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定量评估指标体系,揭示关键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的格局特征和空间流动及变化趋势,开展生态系统服务格局特征与空间流动时空变异的归因分析;阐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服务的级联效应,提出生态屏障功能的优化提升方案,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上述研究对完善和丰富地球系统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Department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Keyword | 黄河流域 生态水文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屏障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s://ir.rcees.ac.cn/handle/311016/46494 |
Collection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Affiliation | 1.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3.中国海洋大学 4.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王艳芬,陈怡平,王厚杰,等.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变化及其生态水文效应[J]. 中国科学基金,2021,35(04):520-528. |
APA | 王艳芬.,陈怡平.,王厚杰.,吕一河.,郝彦宾.,...&傅伯杰.(2021).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变化及其生态水文效应.中国科学基金,35(04),520-528. |
MLA | 王艳芬,et al."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变化及其生态水文效应".中国科学基金 35.04(2021):520-528. |
Files in This Item: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变化及其生态水文效应_王(5224KB) | 期刊论文 | 出版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View Application Full Text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