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近地层O_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 |
秦毅; 刘旻霞; 宋佳颖; 于瑞新; 李亮; 苏贵金 | |
2021-08-05 | |
Source Publication | 环境科学学报
![]() |
Volume | 41Issue:08Pages:2987-3000 |
Abstract | 基于遥感卫星(OMI)反演数据,对2005—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近地层的O_3浓度数据进行提取及分析,探讨其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同时利用后向轨迹(HYSPLIT)模型对O_3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在空间分布上,臭氧浓度自北向南逐渐降低,高值区集中分布在肇庆、广州、佛山等地;低值区集中在东莞、深圳、香港等地.(2)在时间变化上,15年来,该区域O_3浓度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5—2010年O_3浓度持续升高,2010—2019年O_3浓度呈下降趋势,在2018年有小幅增长.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夏季O_3浓度高于秋冬季,高值区在春夏季交替出现,且秋季略高于冬季;每年11月—次年2月出现低值区,4—7月出现高值区.(3)自然因素中,风向和风速对O_3扩散和传输起重要作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表明:O_3长距离的输送受到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气流影响,短距离的输送则受到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与O_3浓度呈正相关;降水与O_3浓度基本呈负相关.(4)人为因素中,O_3浓度与GDP、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显著相关性;NO_x的影响中,电力源、交通源和工业源是主导因素,居民源的影响较弱;而VOCs的影响中,工业源是主控因素,交通源和居民源次之,电力源的影响最弱.(5)O_3浓度与HCHO浓度的空间分布保持高度的一致性;NO_x等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对O_3浓度的变化起着一定作用;气溶胶对太阳辐射产生消光作用,使得O_3浓度降低. |
Department | 环境纳米技术与健康效应重点实验室 |
Keyword | 粤港澳大湾区 O_3浓度 时空变化 相关性分析 后向轨迹分析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s://ir.rcees.ac.cn/handle/311016/46527 |
Collection | 环境纳米技术与健康效应重点实验室 |
Affiliation | 1.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纳米技术与健康效应重点实验室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秦毅,刘旻霞,宋佳颖,等. 粤港澳大湾区近地层O_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J].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08):2987-3000. |
APA | 秦毅,刘旻霞,宋佳颖,于瑞新,李亮,&苏贵金.(2021).粤港澳大湾区近地层O_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环境科学学报,41(08),2987-3000. |
MLA | 秦毅,et al."粤港澳大湾区近地层O_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环境科学学报 41.08(2021):2987-3000. |
Files in This Item: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
粤港澳大湾区近地层O_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13637KB) | 期刊论文 | 出版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View Application Full Text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