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沟壕系统水陆交错区生物质磷形态特征研究 | |
王卓; 李思敏; 张文强; 单保庆 | |
2021-04-01 | |
Source Publication | 环境科学学报
![]() |
Volume | 41Issue:05Pages:1960-1969 |
Abstract | 利用液相~(31)P核磁共振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白洋淀水陆交错区中生物质磷(Biogenic-P)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陆交错区磷含量差异较大,水陆交错区中间土壤总磷(TP)含量最高,为1342.81~2444.90 mg·kg~(-1);水陆交错区Biogenic-P含量为437.65~1309.20 mg·kg~(-1),占TP含量的25.62%~60.26%;使用液相~(31)P-NMR技术共检测到7类磷化合物,其中,Biogenic-P共计检测到6种,包括磷酸单酯(Mono-P)、DNA磷(DNA-P)、焦磷酸盐(Pyro-P)、磷脂(Lipids-P)、多聚磷酸盐(Poly-P)和膦酸盐(Phon-P);水陆交错区Biogenic-P以Mono-P为主,含量为372.94~1086.96 mg·kg~(-1),TP含量平均值是全国土壤磷含量平均值的3.41倍;水陆交错区界面土壤与中间土壤相较沉积物和边缘土壤Biogenic-P含量更高;从水陆交错区的中间土壤到沉积物,Biogenic-P含量变化趋势与总有机质(OM)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基于液相~(31)P核磁共振技术,本文对白洋淀沟壕系统水陆交错区中Biogenic-P形态特征与分布提出了新的认识,有助于深入理解水陆交错区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为流域磷输入的控制提供理论支撑. |
Department |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Keyword | 白洋淀 水陆交错区 生物质磷 ~(31)P-NMR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s://ir.rcees.ac.cn/handle/311016/46535 |
Collection |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Affiliation | 1.河北工程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王卓,李思敏,张文强,等. 白洋淀沟壕系统水陆交错区生物质磷形态特征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05):1960-1969. |
APA | 王卓,李思敏,张文强,&单保庆.(2021).白洋淀沟壕系统水陆交错区生物质磷形态特征研究.环境科学学报,41(05),1960-1969. |
MLA | 王卓,et al."白洋淀沟壕系统水陆交错区生物质磷形态特征研究".环境科学学报 41.05(2021):1960-1969. |
Files in This Item: | Download All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
白洋淀沟壕系统水陆交错区生物质磷形态特征(1709KB) | 期刊论文 | 出版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View Download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