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根瘤菌拌种对禾/豆混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
颜珲璘; 芦光新; 邓晔![]() | |
2022-07-05 | |
Source Publication | 生物技术通报
![]() |
ISSN | 1002-5464 |
Volume | 38Issue:10Pages:204-215 |
Abstract | 拌种根瘤菌是提高植物固氮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本研究探讨了根瘤菌拌种处理对高寒地区典型禾/豆混播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旨在为根瘤菌拌种在牧草生产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以苜蓿‘北林201’、‘川草2号’老芒麦和‘阿坝’垂穗披碱草混播为研究对象,设置根瘤菌拌种和不拌种两个处理。采集根周土壤和根际土壤,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原核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FAPROTAX对不同处理原核微生物群落功能进行预测,并通过BugBase分析比较不同处理下原核微生物高水平表型的分类和变化。32个土壤样品共检测到8 814个OTU,分属于6个门3 577个属。优势门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6.11%-46.20%)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0.61%-32.91%)。拌根瘤菌改变了牧草土壤中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拌种处理的原核微生物多样性指数(Observed_richness、Shannon index、inverse Simpson index)都显著(P < 0.05)低于不拌种。拌根瘤菌增加了消化作用以及反硝化功能的相对丰度。拌种处理后禾本科根际土壤原核微生物的需氧、厌氧、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革兰氏阳性的种群增加,而豆科结果与之相反。拌种后,豆科根际的nifH基因显著高于不拌种的丰度。拌根瘤菌降低了禾/豆混播草地土壤原核微生物的α多样性,改变了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增加了消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种群的相对丰度,并提高了nifH基因的丰度。本研究为根瘤菌拌种在禾/豆混播栽培方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
Department | 中国科学院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Keyword | 根瘤菌拌种 nifH基因 微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s://ir.rcees.ac.cn/handle/311016/48207 |
Collection | 中国科学院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Affiliation | 1.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3.青海省草原改良试验站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颜珲璘,芦光新,邓晔,等. 高寒地区根瘤菌拌种对禾/豆混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生物技术通报,2022,38(10):204-215. |
APA | 颜珲璘.,芦光新.,邓晔.,顾松松.,颜程良.,...&窦声云.(2022).高寒地区根瘤菌拌种对禾/豆混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生物技术通报,38(10),204-215. |
MLA | 颜珲璘,et al."高寒地区根瘤菌拌种对禾/豆混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生物技术通报 38.10(2022):204-215. |
Files in This Item: | Download All | |||||
File Name/Size | DocType | Version | Access | License | ||
高寒地区根瘤菌拌种对禾_豆混播土壤微生物(4460KB) | 期刊论文 | 出版稿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View Download |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Edit Comment